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耿亚军 才旦多杰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研究生教育改革;立德树人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中指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新的历史征程、新矛盾与新挑战,给教育带来新要求,赋予新使命。《建议》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1949年,我国研究生在学人数仅为629人;2020年,这一数字突破300万人。从新中国成立伊始的百废待兴,到成为研究生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教育大国,70余年来,研究生教育始终与国家和民族发展同呼吸、共命运,在探索中创新,在曲折中成长,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顶端和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践行“高端人才供给”和“科学技术创新”双重使命,实现了伟大的历史性飞跃。
适应新阶段新征程的战略需求,高质量发展研究生教育的号角已经吹响。今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就研究生教育工作做出重要指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即将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基础上迈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迫切需要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研究生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创新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推动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要立足“两个大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扣“四个服务”,坚持“四为”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以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为核心,从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深化培养模式改革、强化导师树人能力、完善管理评价体系等多维度入手,深入探索推进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锻造更多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
抓住“一个根本”,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始终
牢牢抓住“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不断创新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和方法,实现“三全育人”、“五育并举”。着力构建学校党委统筹、职能部门统管、基层党委统抓、研究生导师指导、专兼职辅导员具体负责的“五位一体”研究生思政工作队伍体系。着力打造研究生“开学季”和“毕业季”学校特色品牌,坚持开展好以“书记报告会”、“校长第一课”、专家报告会等为主要内容的入学教育,扣好研究生学习生涯的“第一粒扣子”。举办“优秀毕业生成长经历分享会”等毕业季系列活动,抓牢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
着力发挥导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督促导师全方位落实立德树人的职责要求。对研究生教育而言,导师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健全副导师和导师组制度,大力加强指导力量。要始终将立德树人贯穿人才培养的始终,将师德师风作为评价导师队伍的第一标准,规范导师的指导行为,持续提升导师的专业技能和指导水平,努力打造一支学术水平高、热心教书育人、时刻关爱学生的导师队伍。要坚持提高导师业绩标准,深入推进导师遴选资格和招生资格认定工作。完善动态考核与淘汰机制,实现导师任职资格和招生资格双向管理。对导师立德树人、业绩水平等指导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实施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负责制和质量责任追究制,对导师指导行为和精力投入提出明确要求,导师参与学位论文的全过程管理,完善导师问责制。不断建立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分类评聘、分类考核评价制度和岗位动态调整机制。针对不同学位类型完善教育评价体系,严格质量管理、校风学风,引导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
注重“两个引领”,培养德才兼备的时代新人
一是注重思想引领。建好思想理论学习和实践基地,发挥研究生会等研究生组织的引领作用,号召广大研究生自觉、积极、主动、有心地参加学习实践。搭好思政活动阵地,举办好专题学习,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补足精神之钙,筑牢信仰之基。占领网络思政高地,建立健全网络思政工作体系,充分发挥好微信、微博、视频等媒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传递正能量,传播好声音。
二是注重学术引领。营造浓厚学术研究氛围,举办好各种硕博论坛、导师讲坛等研究生学术文化活动,强化研究生科学道德和学术诚信教育,引领研究生树立崇高的科学精神;建立健全研究生奖励机制,激发研究生创新创造潜力。要坚持“四为”方针,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深入推进学科专业调整,推动研究生教育更加契合高质量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要把科研平台变为人才培养的平台,把科研活动变成培养独创精神和批判性思维的载体。坚持深化科教结合和产教融合。面向国民经济关键领域办学,形成以需求为导向的科教融合、产教融合育人长效机制。深化“科研也是教学”的理念,深化科教服务,推动人才培养迈向新的高度。将研究生的培养融入大平台、大团队,实行导师与团队相结合,实行导师负责制下的培养模式。
建好“四大平台”,促进研究生全面发展
一是建好组织育人平台,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创新开展研究生宿舍、学科党建,促进研究生党员在研究生宿舍区域、学科领域发挥积极作用,开展文明寝室、党员示范寝、党员模范岗等先进集体创建和评选工作,促进研究生党员在宿舍、在学科亮身份、作表率、比贡献。
二是建好文化育人平台,提升研究生人文素养。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加强“四史”教育,引导研究生增进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打造研究生社团文化,推动研究生社团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与党同心、与时代同步、与人民同行,同心共筑中国梦。
三是建好实践育人平台,锤炼研究生担当精神。将社会实践纳入研究生劳动教育范畴,号召和引领广大青年学子积极投身脱贫攻坚实践,在做好产业扶贫、科技扶贫、教育扶贫和文化扶贫工作基础上,继续投身于伟大乡村振兴战略行动中,坚持“把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以实际行动锤炼忠诚担当的政治品格,努力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四是建好体系育人平台。要精准实施研究生扩招,积极推进研究生教育规模调整。要优化考试招生制度、选拔机制,大幅提高生源质量。积极探索高层次人才选拔的科学性,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打通“本硕博”贯通式培养渠道,实行学校、学院和学科分级管理。要深化培养模式改革,健全人才培养体系。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需求,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推进分类培养体系建设,避免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同质化倾向。针对不同学科的要求和特点,建立分类培养标准和学位授予标准。突出课程特色,以一级学科为平台构建课程体系,专业学位硕士加大案例课、实践课的设置。要建立协同育人机制,凸显专业学位培养特色。坚持开门办学,推进资源共享。强化产教融合,聚焦实践创新,让专业学位更专业。破除“唯论文”标准,全面提升培养质量。将学术论文、发明专利、实用新型、软件著作权等成果均纳入授予学位标准。严格执行论文复制比检测、论文外审等制度,有效保证论文质量。
(作者单位:西南民族大学党委宣传部、马克思主义学院)